中国自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大潮,短短的数十年间,从资源稀缺到物质充裕,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几乎每年都以高速追赶着国际一流城市的消费模式。
期间,在短短20年里,国产品牌不断冒起,衰退,又有新的竞争者,再冒起,再衰退。
品牌在快速昙花一现,直到现在几乎没有太多改变,而远在欧洲的德国精密化工业国家和近在眼前的亚洲日本匠人精神品牌,确一直持续上百年的辉煌。
这样中国很多企业家不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品牌能成为真正的品牌呢?
其实国内青年企业家也开始关注品牌,受资讯发达,和外资企业文化影响,有不少国内青年企业家明白品牌并非单纯依靠一个标志或一个包装就能打动消费者。他们明白到一个品牌的成功其实是一套严密的无形系统支撑着整个品牌的前行。所谓的无形,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标志能值多少钱?”的品牌无形资产。
现在的中国本土市场,加上国外品牌的输入,本土品牌的崛起,其实所谓的市场庞大,也会因此受到很大的竞争压力。新时代下每个品牌都努力寻找细分市场。
细分市场的区分,让新生代明白“我的选择”不单只是人云亦云的消费观念,表现自我,遵从内心是90后00后甚至80,70后的消费也在发生改变,不再随波逐流。
所以在品牌设计之前,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深度分析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是什么。高美汇(亚洲)的同事碰过很多例子,企业主总是认为自己的产品很好,别的知名品牌差很多之类的,但为何总是不能赢得市场青睐?市场总是倾向做的“不如理想”的品牌身上消费呢?
标志和品牌slogan在整个品牌形象里是密不可分的两兄弟,一个是图形,一个是文字。一个是意会,一个是言传。当然新的品牌变革中有更多的品牌加入声音识别体系,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英特尔处理器的五个音符,到最近设计圈热烈讨论的万事达卡音乐识别体系。等等高美汇团队认为这些都是一个品牌的代表,好像我们的销售人员一样,他们是统一的,独立的,但只是整个品牌形象里一环,就如我们的销售代表人员一样,仅仅是企业的一环而非全部。
“好设计,漂亮设计都是故弄玄虚的,
只有通过扎实地进行深度分析,探讨,
锁定消费群体,才能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设计。
策略和设计的关系应该是配合的,
不脱钩的,有理有据。
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做出符合细分市场需求的设计。
它是感性和理性相交而成的商业作品,
它是企业家投资可产出回报的甄物。”
赵伯恒
高美汇(亚洲)创始人